top of page

「文言文」---文言的形聲和假借


header photo

六書:象形、指事、會意、形聲、轉注、假借


上一篇文章概述了文言的實詞和虛詞,為學習文言入門篇的基礎。要解讀文言篇章,除了要得知古文字與現代漢語文字的字義有所不同外,還不得不接著了解古文字的「造字」情況—六書。


六書即象形、指事、會意、形聲、轉注、假借,現今學術普遍認為象形、指事是「造字法」,會意、形聲是「組字法」,轉注、假借是「用字法」。


六書看似遙不可及、艱澀難懂,可其實語文教育工作者往往在教學上滲透六書,以達事半功倍。


 


甲骨文
圖片文字:這是「頁」的甲骨文,古意是指「頭」,漢字的古今義歧異亦是造成學生難以理解文言文的成因之一。

幼兒至初一學習,若在圖文認字教學法中,加入象形、指事文字,學生認字量普遍上升,更輕易記得如何書寫。



甲骨文
圖片文字:「馬」、「魚」相對小一學生而言,或較難掌握字形結構,若有象形教學輔助,可大幅提升認讀及默寫的表現。


另外,港人常言「有邊讀邊」亦是活用形聲之法,更能依賴部首、部件去推測字義和字音。


形聲


部分左右結構、上下結構等漢字,其構形上是由表示字義的「形符」(或稱「意符」、「義符」),加上表示發音(不必準確)的「聲符」所構成。


上文介紹了「頁」的古義是指頭部,是以當學生了解部件的本義,在此基礎上去理解具有「頁」部件的漢字:頭、顧、額、頸、項,則可大致推測字的古義。


礙於古漢語的文字數量有限,要用有限的文字紀錄無限的詞彙、文意,使得記錄本義或相關意思(引申義)的字的表義範圍會不斷地擴大;此外,古人又以讀音為媒介用於與本義毫不相關的詞,是以我們在文獻內發現某字不是該字的本義或引申義,則這個字很大機會是假借字,用於表示其他詞義。


通假字

本字

詞義

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《論語‧學而》

喜悅、愉快

由!悔女知之乎?《論語‧為政》

吾知所以距子矣。《公輸》

抵禦、防守

暴秦之欲無厭。《六國論》

滿足

令壯者無取老婦。《勾踐滅吳》

迎娶

必能禆補闕漏。《出師表》

缺點

神所馮依,將在德矣。《左傳‧僖公十五年》

依靠

動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《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》

增加

耶娘妻子走相送。《兵車行》

父親

死者太半。《赤壁之戰》

大多,多於



錯別字 = 假借?


惟學生少在現代漢語的篇章中接觸到「假借」,而古漢語常出現假借的情況,使得學生束手無策。鑑於假借是用讀音或字形結構相近的字「代替」本字,當我們無法理解某字的詞義,不妨我們可以「錯別字」的「假借」思維角度去推測本字,然後判斷假借字的詞義。



 

延伸閱讀:

148 次查看0 則留言

Σχόλια


bottom of page